2013深化基础网格功能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来源:区市政市容委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1日
A+ 0 A-

                                           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基础网格功能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3年12月20日)

  京怀办发[2013]41号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网格化体系建设工作的要求,现就我区全面推进深化基础网格功能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工作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这就向全党、全国、全民发出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精细化社会服务管理水平的总要求。近两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前完成了覆盖城乡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并且先行先试深化了基础网格功能建设试点工作,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当前,随着我区功能的战略性调整,承接APEC会议的临近,我区对外国际交往窗口的功能日益显现。站在自觉维护国家尊严、树立首都形象、展现怀柔人文风貌的高度上,以深化基础网格功能建设为手段,全面提升我区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就更加显得任务紧迫,责任重大。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把握发展机遇、发挥环境优势、统筹发展建设、强化精细管理”的总要求,以网格化为手段,以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以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综合治理相互融合为方向,构建起城乡精细化管理机制。

  三、工作目标

  通过深化基础网格功能建设,把网格内力量整合起来、把网格内情况掌握起来、把网格内问题解决起来、把网格内制度建立起来、把网格内服务管理规范起来、把网格内岗位责任落实起来,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调、互为补充”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力争到2014年3月底见实效,6月底完成建设任务。

  四、遵循原则

  1、深度融合,强化对接。以“融合”的理念,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一个社会服务管理网络系统,让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在体系中运行。

  2、形成合力,强化协调。统筹辖区专业力量,整合各类协管力量,调动一切志愿力量,最终形成“中心派得动、部门能协调、群众能参与、问题能解决”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3、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把社会服务管理的单位、人员、任务、责任落实到网格,形成责任体系,并在区、镇乡(街道)、村庄(社区)建立起事项处置“挂账销账”公众监督机制。

  4、注重创新,强化落实。坚持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在遵循基本原则、完成规定动作、达到规范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各单位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5、规范流程,强化闭合。紧紧抓住“信息采集、源头发现、问题核实、任务派遣、问题处置、核查反馈”六个关键环节,做到“环环有人负责、事事能倒查责任”,让每一处置事项在闭合工作流程中留有“痕迹”。

  五、主要任务

  根据试点经验和工作实际,当前,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升系统功能和筑牢网格基础,具体任务如下:

  (一)提升系统功能

  结合网格化系统运行和使用情况,提升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拓展网格化管理功能和建立多网融合的机制。

  1、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在现有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结合镇乡、街道日常工作的实际,细化各类数据的属性分类,特别是对人口和房屋数据的分类,保障基层单位能实时了解掌握各类人群分布情况和各类房屋的出租情况,便于基层单位及时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确保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完善基础数据采集维护机制,保障基础数据及时更新、随时掌握。

  2、拓展网格化管理功能。在现有网格化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基层单位日常工作的实际需求,增设网格信息上传和统计分析功能,特别是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专项普查功能。完善“社管通”实时上传现场图像功能,便于区、镇乡(街道)网格化指挥中心的应急管理、实时调度。

  3、建立多网融合的机制。科学有效地整合现有社会、城管、综治三个社会管理服务系统和区许可办的社会服务管理办公系统,融合智慧社区(村庄)、气象、96156等便民服务系统,整合各类举报系统,形成一个社会服务管理网络系统。

  (二)筑牢网格基础

  筑牢网格基础概括为组建一个中心,规范六项内容,建立七项制度,完善四项设施。

  1、组建一个中心

  在现有村庄和社区网格化工作平台的基础上,城市社区依托社区服务站,农村地区以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组织框架为依托,组建XX村庄(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协调处置中心,将职责细化到社区服务站和村级中心“六站”的具体工作人员。中心主任由村庄和社区正职领导兼任,副主任由村庄和社区副职领导兼任,中心内设一名网格党建联络员、一名网格派遣联络员和一名网格系统操作员,主要负责网格内社会服务管理事项的指挥、协调、派遣、督察、考核、反馈、汇总、上报等工作。

  2、规范六项内容

  一是细划网格,重在科学。在现有村庄和社区一级网格的基础上,原则上城市社区以楼院为单元划分二级网格,以楼栋为单元划分三级网格;农村地区以自然村或约定俗成的片或块为单元划分二级网格,以小街小巷为单元划分三级网格,并上报区网格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是梳理事项,重在清晰。根据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内容,梳理出村庄和社区具体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事项,形成《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手册》。城市社区侧重梳理出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公共秩序、设施运行、环境卫生、小区物业、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市政设施以及居民生活服务等方面的社会服务管理事项;村庄侧重梳理出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公共秩序、设施运行、环境卫生、流动人口、矛盾排查以及村民生产服务等方面的社会服务管理事项。

  三是整合力量,重在增效。将协管力量的管理权、整合权、考核权交还给村庄和社区。城市社区将问题发现上报、核实、核查的职能赋予居民小组长并适度提高补贴标准,组建起社区网格巡查员队伍。村庄重点整合残疾人专职委员、动物防疫员、文化志愿管理员、村邮员、卫生保洁员、管水员等6类享受政策性补助的人员,赋予整合后的人员网格问题发现上报、核实、核查等职能,组建起村庄网格巡查员队伍。

  四是明确责任,重在绩效。将村庄和社区正规就业协管员和整合后享受政策性补助的人员、任务、责任配置到网格,形成网格内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责任体系,形成“有岗有责、责任清晰、便于追责”的联动工作机制。

  五是履行规则,重在结果。处置过程要依法依规,对发现报告事项要按照网格化流程实现处置记载,完成闭合。对常态化社会服务管理事项要建立工作台帐,实行问题销账式处理。

  六是形成机制,重在管控。结合网格内的社会服务管理事项,重点治理公共安全、公共秩序、设施运行、城乡环境、违法建设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起“早预防、早发现、早劝止、早协办”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提高现有社会治理水平。

  3、建立七项制度

  一是建立协调处置中心岗位职责制度。村庄和社区网格化协调处置中心主任负责牵头总抓、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副主任负责日常管理、督办落实和考核评价;网格党建联络员负责网格党建工作;网格派遣联络员负责收集信息和派遣任务;网格系统操作员负责系统运行维护、系统数据更新和处置事件信息录入。网格巡查员负责发现上报问题,处置事件的核实和核查。社区服务站和村级中心“六站”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具体社会服务管理事项的处置。

  二是建立应急处置报告制度。建立起与应急方案相对接的第一时间边处置边报告的管理制度,履行好基层单位应尽的职责。村庄和社区要采取在中心、院门、楼门、街头巷尾的明显位置张贴或悬挂“应急管理卡”等方式,明确应急响应部门和求助电话。

  三是建立舆情分析决策制度。网格化协调处置中心主任每周组织召开一次网格社会管理服务人员舆情分析会,对涉及到辖区内的社会稳定、特殊人员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等问题类的处置事项进行分析、指导、派遣,需要协调镇乡(街道)和部门的事项,中心主任要亲自出面协调解决。中心派遣联络员每周五要为中心主任提供一份舆情报告单,便于中心主任全面掌控,统筹协调。

  四是建立社情民意征集制度。社区可以通过社区网站、社区公共QQ群、志愿者报告、发放征集意见卡、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多渠道征集社情民意。村庄可结合每年两次民主日活动和农村事务服务协会活动日,集中征集群众意见。对征集到的事项由中心内网格派遣联络员负责收集、过滤、汇总,提交中心主任在舆情分析会上进行分析、派遣。

  五是建立公示公告制度。公示公告内容包括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事项、重大处置事项进展情况、群众参与事项、征集社情民意的事项、公约事项、辟谣事项、文明提示语、气象服务等等,动员引导城乡居民共同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六是建立多元融入制度。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区规范化建设(村庄社区化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志愿者队伍建设、社会领域党的建设(农村党组织建设)、网格化智慧社区(智慧村庄)建设等社会工作全部纳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内容,实现村庄和社区方方面面工作的相融共促。

  七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社区和村庄要建立自己的网格化绩效考核细则,明确考核主体和被考核对象,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其绩效考核结果要与个人工资和个人享受政策性补助挂钩。

  4、完善四项设施

  一是制作居家信息栏。根据网格人口和房屋情况制作动态居家信息栏,标注房屋使用信息以及老、弱、病、残等人口信息;对于人口较多、不便展出的网格可以制作电子信息文档,便于对人口和房屋的动态管理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是安装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播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处置事项进展情况和区、镇乡(街道)、村庄(社区)接案受理电话以及动态信息服务、动态宣传服务,营造共驻共建共享的氛围。

  三是设置网格公开栏。在村庄(社区)明显位置设立XX村(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公开栏,使其成为公开公告的平台、动员引导的平台、信息发布的平台和法制宣传的平台。

  四是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社区居民公约》。针对和谐村庄创建、公共环境卫生、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探索建立《社区居民公约》,动员引领城乡居民履行公民责任,提高村庄和社区自治水平。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网格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系统性工程,各部门、各单位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深化基础网格功能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以此为契机,将实际工作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保障力度。区直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和主责科室,专门负责承办区级网格化指挥中心派遣事项以及协助镇乡、街道、开发区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满足各种服务管理的需求。镇乡、街道、开发区要把网格化分指挥中心的软硬件设施配置到位,工作人员安排到位,协调相关区直部门处置网格内问题到位。镇乡要将此项工作所需资金列入镇乡年度财政预算,保障各项建设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区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使用好、管理好市、区两级社会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对大胆创新、取得效果的镇乡、街道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

  (三)加强督查考核。区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出确实可行的督查、指导机制,负责将网格化工作纳入区委“五好”党委考核、区政府绩效考核。镇乡、街道要建立健全网格奖惩制度、季度考评制度和机关科室及网格受理事项通报公示制度,保障网格化体系常态化运行。

  (四)营造社会氛围。网格化系统平台既是一个社会服务管理的工作平台,也是营造全民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的动员平台,各单位要将日常工作与网格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及时通过区内媒体宣传推广深化基础网格功能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同时,通过镇村广播、社区公开栏等方式,加大网格化呼叫中心69612345举报电话的宣传,营造出“全员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区市政市容委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北京市怀柔城区府前街15号 邮编:101400 E-mail:www@bjhr.gov.cn
怀柔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 15059423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